智纲酒店用品网

【经营管理】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

2015年07月08日 00:00 发布人: 智纲酒店用品网 6517

不久前,教育部出台文件,将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更名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毕业生主要在高星级饭店、主题饭店、大型会议中心等单位就业。

丰富专业内涵调整专业教学

董家彪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更名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后,毕业生更多的是到现代高星级饭店、主题饭店、大型会议中心、高档度假村、豪华游轮等单位,从事前厅、客房、餐厅、康乐等部门的服务、运营与管理工作。要让培养的学生能适合并胜任这些工作,学校的专业教育教学需要做出几方面的调整。

一是教学计划的调整。在对当代酒店业运营的整体状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学校不仅要开设服务类的课程,还要增加饭店企业经营管理类的课程。高星级饭店外宾较多,因此对外语的要求也更高。高星级饭店在注重服务规范化的同时,更注重对客人服务的个性化,因此要增加高星级饭店所需的特色课程。

二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坚持酒店工作“主流”需求方向,扎根于基础技能和运营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要特别注意将教学内容与高星级饭店的要求标准相对接,符合饭店运营及管理业务的需要,调整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标准、新技术、新创造及时融入教学中,推陈出新,同时采纳适合的教学方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更名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要具有较宽的行业视野、较强的行业实践能力和较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教师对高星级饭店评定标准、规范、内容、运营业务和管理的学习和实践。

四是教学资源的配套。高星级饭店更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定制化和个性化,因此需按照高星级饭店的设施设备标准和要求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平台,从而实现学校教学与酒店行业的对接。要合理整合教学资源,配备教学实训必备设施设备;要整编教材,建设网络课程资源。高星级饭店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如前台预订系统、客房智能系统、无线上网和自动服务等技术,学校配套的教学资源应立足于酒店实际,也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高星级”能否改变酒店业人才缺乏现状

韩玉灵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酒店管理专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2年广州亚运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我国举行,我国酒店业发展迅速,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酒店业发展最快的第一大国,今后的5至7年内,我国的酒店客房数量将会增长到500万间。

酒店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这些岗位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近几年我国大部分酒店都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员工流失率高。一般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在5%~10%之间,旅游饭店业最适合的流动率在8%左右。然而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2011年的统计数据,当年1月至12月份,全国饭店员工平均流失率累计达到45.38%。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经营与项目管理人才是酒店餐饮娱乐服务行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约占总需求量的57.41%。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仅以培养基层服务人员为主,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几乎是空白,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仅能适应服务员的岗位要求,缺乏后续晋升的知识和能力。

一边是各种“用工荒”,酒店求贤若渴,另一边却是专业吸引力不强,学校招生困难。2012年,全国旅游行业新增就业岗位50万,其中酒店行业新增岗位将近30万,而当年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为32.51万人,其中酒店专业毕业生人数约占30%,即便旅游专业毕业生全部到酒店就业,也满足不了庞大的需求。而2012年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招生总数也仅为38.34万人,其中酒店专业招生人数与当年毕业生人数大致相当,这也预示着,未来几年,酒店业人才缺口仍然巨大。此外,酒店专业毕业生大多不愿到酒店就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更名后,因在家长和社会看来,学生毕业后是到“高星级饭店”就业,而与一般的酒店有所区分,对于学生选读本专业增加了一定的吸引力。加了“运营”二字,除了对服务技能要求外,增加了经营管理,在满足酒店对于人才需求方面会起到一定作用。

但行业内也有专家对更名表达了不同看法和担忧,认为此更名窄化了专业内涵,并与国际上对本专业内涵的普遍认识相去甚远。毕竟在全国14000家星级饭店中,高星级饭店只有3200多家。而其实无论高中低星级酒店,对酒店管理的核心要求是一致的,同样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高星级”满足了酒店管理“中国特色”

杨结 广州南沙大酒店总经理

“高星级”的概念,指的是按照国家星评标准所评定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更名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后,有人产生了误解,认为高星级酒店的管理要严格,而中低星级就不需要太严格。其实在国外,包括现在很多国际品牌的酒店管理集团,在同一个集团内有不同的品牌系列,即我们说的高、中、低星级都囊括其中,对管理的要求是不会有差异的。它的差异是由于市场分类不同,体现在硬件的水平、服务的类型、服务的方式以及价格不一样,而不是服务的质量有什么差异,对酒店管理的核心要求都是一致的。

但我国目前的国情,客观说,不同星级酒店之间的管理水平是存在差异的。高星级酒店的管理较为严格,设施设备智能化程度较高,服务质量要求高,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水平也较高,在其经营管理中,强调标准化与程序化,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中低星级酒店管理的严谨性不及高星级,由于进入的门槛较低,人员整体素质也不如高星级。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现状,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在专业名称明确提出高星级这个概念,指向性比较明确,具有一定的道理。

在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酒店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酒店业人才基本可以做到全流动。譬如,在一个酒店集团内,有很多不同的品牌系列,星级亦有所不同,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是可以在酒店间互相流动的。因为正如上述所说,他们的管理理念是一样的,他们的差异可以通过实践很快地掌握并被运用。反观我国现在的情况,在酒店业内人才并没有做到全流动。一般来说,低星级酒店的从业人员进入高星级酒店从业比较困难,高星级酒店从业人员在行业里面流动相对较容易,这是由于酒店自身对酒店管理的概念存在偏差造成的。因此,提出培养高星级酒店人才的概念,比较有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在课程设置上,由于高星级酒店在硬件智能化水平上以及管理上要求较高,需要课程内容的设计具有更严密的科学性及更多的技术含量。另外,大多数高星级酒店都在行业内率先运用各种新技术,这也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了需求和平台。因此,作为一门学科,提出高星级概念,研究其相关系统及内容,对这个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明确阶段性的任务最为重要。我们酒店行业将积极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将企业培训与学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双方共同将酒店工作中所需的知识要点和所需具备的技能系统化,共同开发课程,一部分在学校课堂讲授,一部分在企业实操掌握,还有一部分用于企业员工提高,使人才培养做到无缝对接。